首頁>正文

                        智能經濟


                        (一)國際趨勢


                        人工智能產業在智能經濟中占據著主導地位。2016年,AlphaGo橫空出世,人工智能浪潮興起,因此有人將2016年稱為人工智能的元年。各國紛紛開啟人工智能競賽。美國、歐盟、英國、日本、德國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6年10月,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布了題為《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和《國家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規劃》,確定了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七項長期戰略。有國家做后盾,微軟、蘋果、臉書和英特爾等巨頭紛紛加入“人工智能優先”戰略。

                        2017年1月,英國政府宣布了“現代工業戰略”,增加47億英鎊研發資金用在人工智能、“智能”能源技術、機器人技術和5G無線等領域。同年3月,英國政府公布數字戰略,其中包括了對人工智能的評論,以決定政府和企業將如何提供進一步的支持。

                        201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人工智能產業化路線圖,計劃分3個階段推進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大幅提高制造業、物流、醫療和護理行業效率【32】。


                        (二)國內環境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就有學者提出智能經濟一詞。不過那時的智能經濟一詞,泛指相對于農業經濟而言的知識經濟,與當下提出的諸多概念相去甚遠【33】。如今,借著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智能經濟的概念得以演化。

                        中國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人工智能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當前多個省、市、地區加大力度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杭州從2014年由工業興市轉向信息經濟戰略,更加強調數字經濟,2019年3月首次提出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四個基本標志,重點推進八項舉措,首屈一指的是培育50個數字經濟重大產業項目,積極布局5G商用、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當作重中之重來抓,努力打造人工智能旗艦企業,拿到數字經濟下一個黃金20年“通行證”。

                        賽迪智庫人工智能產業形勢分析課題組《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形勢展望》指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鏈條正在逐步形成。截至2018年初,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相關企業達2000家,正逐步在底層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創新、上層行業應用之間建立初步產業鏈條。

                        在基礎領域,涌現出寒武紀科技、地平線機器人、深鑒科技、耐能、西井科技等一批創新技術企業。

                        在行業應用方面,我國在智能機器人、智能金融、智能醫療、智能安防、自動駕駛、智能教育、智能家居等重點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相關企業。

                        當前,我國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核心關鍵技術積累薄弱,核心算法、芯片及基礎元器件的掌握與國外差距較大,缺乏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核心環節受制于人,不利于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隨時可能被卡脖子,也使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存在遠期隱憂。位于技術基礎層的AI初創企業投資回報周期較長,易面臨資金鏈斷裂困難。

                        部分地區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律的總結認識落后于實踐發展速度,對人工智能產業培育發展實施路徑還缺乏實施方案,尚未形成清晰明確的總體戰略規劃,對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推動未能及時跟上技術產業變革的速度。產業鏈布局存短板,將使創新成果難落地【34】。


                        (三)成都發展概述


                        1、總體狀況

                        根據賽迪顧問2018年8月發布《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發展白皮書》,通過對近40個人工智能重點城市進行評價,排出了中國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強。其中成都位列全國第11位,人工智能從業人數全國占比3.4%,投融資10.1億元,全國占比1.9%。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智能制造部2018年10月發布《成都智能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從整體產業布局來看,得益于成都市軟件產業的良好基礎,成都市從事智能服務的企業占比超過了一半,智能制造與關鍵基礎技術分別占比21.25%與14.77%,同時,智能產品在整體產業布局中占比最小,約有7.5%,反映出成都市智能硬件產業基礎薄弱的現狀。

                        在硬件方面,成都的集成電路、芯片及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較好。而軟件方面的人工智能算法發展則相對薄弱,相關企業落地的有曠視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此外成都也有一些智能經濟的早期創業公司。

                        在智能產品產業方面,無人機和衛星等產品及應用相對領先。但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缺少如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車用微波雷達等相關企業。

                        在智慧服務各方面,都有相關企業涉足,但其中突出企業不多,與東部企業差距較大。在智能產品行業,有實力的企業不多,行業分布也較為分散,缺少行業龍頭企業。

                        洪泰智造副總裁李強強指出,成都智能產品行業整體呈現啞鈴狀。啞鈴狀意思是,兩端很強,中間薄弱。首先成都的技術創新能力非常強,在二線城市里面優勢非常明顯。成都的制造業很強,基本上智能智造的關鍵環節都能找到。但把創新能力轉化為產品,把產品轉化為商品,再把商品轉換成產業,這中間的幾道轉化,卻難以貫穿。

                        2、政策規劃

                        成都的智能經濟處于初級階段,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少不了政策支持。

                        在智能經濟總體規劃層面,2018年2月,成都發布《成都市推進智能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市基本形成有利于智能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智能經濟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其中核心產業達到2000億元,成為全國智能經濟發展的城市樣本的發展目標。

                        具體來說,成都將圍繞智能技術、智能產品、智能服務、應用場景四個維度,前瞻布局“云大物智”、工業控制、安全保障、芯片與模塊、智能硬件、終端與裝備、工業軟件、無人系統、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服務十大技術產業領域,聚焦工業互聯網、機器人、無人機、衛星定位、智慧城市五大應用場景,著力實施載體建設、創新發展、企業培育、人才建設四大生態工程,推動智能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人工智能層面,2018年6月,成都印發《關于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實施前沿基礎研發、新興產業發展、骨干企業引育、人才高地建設、服務能力提升五大重點計劃。明確“人工智能+軍民融合”“人工智能+健康醫療”“人工智能+交通物流”“人工智能+智慧旅游”“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公共服務”“人工智能+城市管理”“人工智能+現代金融”八項重點工程。

                        2018年7月,由四川省科協指導,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四川省人工智能聯盟在成都成立,將搭建全省人工智能相關科研院所,以及科研院所與政府、企業間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全省人工智能技術跨越式發展;聚合人工智能技術資源和產學研用、投資、測試、品牌推廣力量,推動產融對接,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產品應用,打造健全的人工智能生態,希望引領全省人工智能品牌向外發展。

                        2019年2月,《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進方案(2019—2022年)》印發,其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積極開拓應用場景,打造最具行業融合特色的“中國智谷”,也明確提出要選擇一批有代表性的“AI+健康醫療”示范項目和“AI+交通物流”示范項目,打造人工智能應用示范醫院和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和世界一流智能無人機和車聯網基地。配套出臺的12條《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項政策》,條條實用。

                        這12條配套政策,從加快夯實人工智能產業基礎、不斷提升人工智能產業能級、全面營造產業生態3個方面給予支持。

                        在夯實人工智能產業基礎方面,成都明確要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發、行業融合應用創新、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企業上平臺用服務4個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在提升人工智能產業能級方面,支持“AI+企業培育”工程、“AI+產業沙箱”培育計劃、“AI+場景應用”具象化工程示范。

                        在全面營造產業生態方面,成都支持高校院所、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設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緊密結合市場需求開展技術研發、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型企業孵化,最高給予2億元資助;對來蓉從事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創業的圖靈獎獲得者、菲爾茲獎獲得者等國際頂尖人才(團隊),給予最高1億元的綜合資助;

                        為引導科技型企業加大人工智能研發投入,成都將對科技型企業上一年度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實際研發經費投入新增部分,分級分類按照最高10%的比例給予最高100萬元后補助支持;對龍頭企業投資的人工智能產業項目,成都將按吸收的創業風險投資金額給予最高不超過10%的補助,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00萬元【35】。

                        3、活躍企業

                        雖然相比東部沿海城市,成都智能經濟的基礎還較為薄弱,但也應該注意到,近兩年成都人工智能產業也正在悄然興起,在制造、交通、客服、安防、醫療、教育、農業、法律等多方面發力對接應用場景。

                        2018年11月發布的《成都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藍皮書》指出,成都已有110余家互聯網相關企業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服務或產品,主要涉及家用機器人、工業機器人、企業服務、醫療健康、智能家居等行業。相較于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等人工智能重鎮,成都市在人工智能領域尚還缺少“獨角獸”企業和“名片級”典型人工智能應用,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重大應用系統等方面差距較大。

                        比如極米科技、考拉悠然、英博格、通甲優博、理想境界、曉多科技、寬邦科技、啟英泰倫、數之聯、易耕云作、精位科技、譯馬網、準星云學、易瞳科技、斯沃茨、博恩思、封面傳媒等一大批本地企業均在開展人工智能研究。這些企業,從早期創企到獨角獸,都有分布。

                        其中,考拉悠然基于自主研發的AI算法,結合場景化需求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安防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家邊防、公安布控追逃、交通、學校、景區、小區、寫字樓門禁與安防等。在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評選出的2018年第一批100個人工智能應用案例中,成都共有3家企業的案例入選,分別是準星云學、寬邦科技和啟英泰倫。

                        此外,百度AI、曠視科技、有光科技等知名人工智能企業也紛紛涉足成都,或直接布點,或合作開展業務,螞蟻金服、京東、字節跳動、華為等公司也在成都布局研發,成都智能經濟潛力巨大【36】!


                        (四)部分重點產業


                        1、人工智能產業

                        成都優勢產業特色鮮明,產業應用基礎好,文旅資源富集,現代商貿人氣聚集,科教資源得天獨厚,生態本底優勢突出,這都為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跨界融合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保障。本地轉型升級需求和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強大,也為人工智能在汽車工業、醫療健康、電子信息等多領域發展應用場景提供了廣闊空間。




                        人工智能產業鏈結構通常分為基礎層(計算基礎設施)、技術層(軟件算法及平臺)與應用層(行業應用及產品)。與國內頂級人工智能研發機構相比,成都市人工智能企業多數處于應用層,缺少具有行業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龍頭企業、大型企業和核心企業。在資金上,本地的風投資金對人工智能領域投資還相對比較冷淡。

                        目前成都已有百余家互聯網相關企業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其服務或產品,主要涉及家用機器人、工業機器人、企業服務、醫療健康、智能家居等行業。在人工智能技術的一些關鍵領域,比如機器視覺、智能機器人等領域,成都正在涌現一部分優質人工智能創業項目。

                        但由于人工智能創業通常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加之成都早期投資環境與東部城市相比尚不夠成熟,目前成都人工智能創業團隊多圍繞自己的核心技術競爭力,在某一垂直行業具體場景下做細分,搶占細分領域的領先位置。

                        2、無人機產業

                        成都的無人機起步晚,但發展快。2014年,成都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商用無人機產業聯盟,以打造集研制、人才培養、市場運營于一體的無人機產業鏈。2015 年底,郫縣( 今郫都區) 政府推進建設無人機“一院三中心”,包括無人機產業技術研究院、西南飛行服務中心、無人機教育中心、無人機展示中心。

                        2018年7月,成都首個無人機產業協會成立,會員單位包含成都市及周邊較有影響力的大型無人機、工業無人機、商用無人機、消費無人機、復合材料、軟件、航空電子設備等上下游企業及航空特色鮮明的高等職業院校等共59家單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成都已有無人機企業200余家,相關企業與機構超過500家。




                        無人機技術涉及機械、電子、通信、計算機、空氣動力學和系統工程等諸多學科。其生產制造結合了電子電路、集成電路、信息圖像處理、信息傳輸、網絡、電子產品制造、安裝、空氣動力學、機電和材料等技術,學科技術融合性強,制造工藝流程復雜。但成都擁有一大批從事航空航天技術研發的頂級軍工單位,例如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成都凱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光電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10研究所、第29研究所等。這些單位的研發能力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為無人機產業在成都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成都市無人機產業基礎較為扎實,產業鏈上、中、下游都有具代表性的企業,產業上游主要涉及無人機用電池、發動機、電機、電調、舵機、遙控器接收器、任務載荷、機體和槳葉等加工生產,以成都發動機集團和成都魯晨新材料科技等較為突出; 中游涉及無人機飛控、圖傳、導航和無線遙控系統以及結構設計、系統集成測試和飛行測試,代表企業有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等; 下游主要涉及無人機的銷售與應用服務,成都天麒科技和成都時代星光科技等公司在這方面相對出色。

                        但從產業鏈整體來看,目前大部分企業處于產業鏈下游的位置,主要涉及無人機的銷售和應用服務;中游企業相對較少,集中在高新區、武侯區和溫江區等區域;上游企業因為涉及到部件生產,規模大技術門檻高,相關企業較少。



                        注釋:

                        【32】穆良平,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中國搶占智能經濟發展先機的戰略要素及重點領域》,2017年

                        【33】朱厚澤,《智能經濟與國際經濟結構變動趨勢》,1998年

                        【34】賽迪智庫,《2019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系列報告》,2018年12月

                        【35】成都市政府辦公廳,《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項政策》,2019年2月

                        【36】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8年11月


                        国产爽死你个荡货H粗暴视频_色99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_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_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人妻无码全彩里番ACG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视频A站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Z A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老干部熟女高潮视频 野花电影在线观看免费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