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加強新經濟名片型企業的培養和引育
成都要成為真正的創業之城,一定要扶持幾家名片型的公司出來。2018年成都誕生了四家獨角獸企業,但估值剛超過10億美元,百億美元估值以上的超級獨角獸依然缺位。
城市講究T字型一專多能式發展。培育獨角獸是T型那一豎,培育各行業隱形冠軍則是T型那一橫。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37個省市提出了要培育行業“隱形冠軍”。2019年度成都市“隱形冠軍”企業摸底調查工作也提出了“隱形冠軍”的摸底標準,但對隱形冠軍企業的培育篩選和推廣舉措不足。
建議10:舉全市之力建立行業生態培育超級獨角獸。除了常規培育措施,成都應重視圍繞頭部企業推動建立行業生態。聚焦區域內已有獨角獸和準獨角獸公司,定目標一年內培養一家30億-50億美元估值的公司,集中資源培養,依托企業打造頭部平臺,尤其要重視建立圍繞該企業的產業生態,推動孵化生態內的第三方公司,推動資本積極圍繞頭部平臺和生態內的企業進行投資。推動獨有的生態在當地建立,才更有助于將獨角獸企業留在當地。
建議11:建立信息甄別體系培育隱形冠軍。結合城市特點、產業布局和商業文化,成都應當大力規劃和建設符合自身特色的“專精特新”企業和“隱形冠軍”培育體系。通過政府和市場化機構合作,建立良好的信息甄別體系,建設新經濟企業信息跟蹤監測平臺,挖掘細分市場占有率高的“隱形冠軍”和擁有核心技術的“頭部企業”,加強規劃補足完善細分產業鏈。
建議12:從一線城市引育緊缺行業早期創業公司。有高技術含量的企業在早期不能產生巨大經濟價值,往往各類支持并不充分。成都各級招商部門應加強和行業咨詢機構、創業投資機構合作,結合成都緊缺急需行業,從一線城市篩選成長早期階段(以A輪為主)的高技術新經濟企業,在其產值貢獻尚不突出、當地政策支持不到位、焦慮一線城市經營成本、公司亟待市場擴張的階段,充分發揮成都比較優勢,引入成都培育或在成都建立研發中心,利用成都的市場驗證優勢、人力優勢、經營成本優勢,降低高技術企業早期階段創業風險,扎根成都對所處行業發展形成補充。
建議13:引進企業考慮開放共享意愿。引進投資企業,不應僅僅考慮招商引資規模,應增加招商考核機制,全面思考招商企業能否為本地帶來要素提升,防止自身體系封閉的大型公司到成都落地后,資源不對本土產業開放,擠占本土產業人才資源。應建立招商甄選目錄,優先篩選開放程度較高的技術性企業,在后期給予相應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