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歸國領軍人才高起點創業
根據智聯招聘與全球化智庫(CCG)聯手發布的《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四川為生源地的海歸輸出總占比排名全國第八位,約占四川總生源的4.3%。截至2019年4月,在擁有領事館的數量上,成都以17個獲批設立總領事館數量排在了中國城市的第三位,這為成都人的留學、歸國等事務,帶來了不少便利。同時成都也出臺政策,面向留學歸國人才實施多層次的獎勵與補貼。
回到成都的留學人才越來越多,他們為成都的新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比如醫云科技、博恩思、美幻科技等成都知名新經濟公司的創始人,均是留學歸國人才。
醫云科技
成都醫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醫聯)于2014年誕生在成都天府軟件園創業場,從僅30平方米的小隔間啟航,如今醫聯已成長為完成10億元D輪融資,估值超70億的成都獨角獸,也是成都誕生的第2家獨角獸企業。醫聯已入選成為國家發改委首批“共享經濟典型案例”。
創始人兼CEO王仕銳曾取得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博士學位,赴哈佛大學深造,本身學醫的經歷,讓他對中國醫生的境遇再了解不過。王仕銳總結出,醫生的需求在于“醫教研名利技”,即醫學、教育、科研、名氣、利益、技術?;诖?,深知醫生需求的王仕銳想做一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實名制醫生社區。
互聯網醫療行業無法脫離線下,只在線上布點將會很難落地,醫聯也堅持將線上、線下結合。為了盡快鋪開市場,醫聯采用地推的笨辦法。除了成都,醫聯去到北京、上海、西安等七個大型城市布點,在每一個科室、每一個宿舍,對醫生進行推廣。此外,醫聯還推出了“千人計劃”,在全國尋找一千個大的專家,在醫聯的平臺上發布他們的病例,以此來吸引更多的醫生加入。
與此同時,醫聯也在進行內容填充,例如,收集上傳了如華西醫院、協和醫院等大型醫院的優質病例;建立了龐大的醫學內容兼職渠道,用付費的方式購買病例。到目前,醫聯仍然在進行學術內容端的豐富。
另外,基于社交平臺的屬性,醫聯在線下舉辦一系列醫學沙龍,在線上也推出了游戲化運營,由用戶組隊進行醫學答題的“天使達人”等。
目前,醫聯平臺上已匯聚了中國56萬名實名認證醫生,2.7萬名簽約醫生,超15萬平臺案例,覆蓋32個省份,48個科室,25000家醫院,成為國內最大的實名醫生平臺。隨著醫生群體的聚集,醫聯從單純的醫生社交平臺向集學術、多點執業、醫生社交為一體的平臺轉變,并圍繞“醫、藥、患”等產業鏈上的核心環節來進行業務布局。
在互聯網醫院領域,醫聯則“另辟蹊徑”,以醫生平臺為起點,覆蓋疾病篩查、醫生教育、診療服務、藥品配送、金融保險服務、患者管理服務的產業鏈閉環,上游是醫生、藥械廠商、支付方(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醫療大數據,下游包括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在內的醫療機構和有醫療需求的B端。
2018年12月,醫聯互聯網醫院的醫生給患者開出的一張電子處方,和以往的用藥不同,這次的藥品換成了吉利德公司剛剛進入中國的乙肝新藥——韋立得(丙酚替諾福韋),這張處方也是韋立得進入中國后的首張電子處方。
未來醫聯將進一步推動創新醫療應用的研發,不斷完善以智慧互聯網醫院為重心的全產業鏈條,使醫聯最終成長為一家業務覆蓋“互聯網+醫療健康”全產業鏈的綜合性創新醫療領軍企業。
博恩思
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重點關注多孔腹腔鏡微創機器人核心技術,特別針對微創??苹R床需求結合人機交互控制算法,實現機器人外科與傳統微創外科手術的有機融合,是人工智能外科的全面提升。
博恩思醫學機器人創始人李耀,海歸博士,扎根成都后組建了國際化的研發隊伍推動手術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落地。
為了更符合中國國情,博恩思團隊走訪了國內大量醫療機構,調研一線外科醫生的需求。博恩思手的優勢體現在三方面:第一,大幅降低醫生手術操作的難度;第二,提升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第三,開放的手術器械模塊與接口實現全系列外科器械兼容。博恩思已申請百余項專利,構建了強大的技術壁壘。
2018年4月,博恩思完成億元A輪融資,由德屹資本領投,瑞華控股和天巽投資聯合投資,引起行業內高度關注。德屹資本在醫療健康領域有諸多布局,曾投資華大基因、美柚科技、京頤集團等項目。
在2018年8月“世界機器人大會”,博恩思展示了先進機器人外科力反饋操控模擬系統,產品采用先進全重力補償與自適應阻抗控制系統,通過搭載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全圖形化交互界面展示生命體征監護和手術實景,讓外科醫生可以“真實感知”機器人手術的交互作用。
未來,博恩思將不斷完善微創手術機器人系列產品,構建術前診斷、術中指導,及術后認知智能外科全周期生命體系。
美幻科技
2019年6月17日晚突發的宜賓長寧6.0級地震牽動人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地震發生前,電視自動彈出預警倒計時、社區“大喇叭”讀秒......不少人都表示通過APP、電視,甚至“大喇叭”提前接收到了地震預警信息,引發強烈關注。而這背后提供地震預警技術的就是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介紹,此次長寧6.0級地震,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10秒向宜賓市預警,提前43秒向樂山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70】。
初步統計表明,四川省宜賓市、樂山市、成都市、涼山州、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雅安市、云南省昭通市等212所學校提前0秒-57秒發出預警。其中,成都市的180個學校提前收到預警。成都市101個社區提前57-68秒發出預警,市民及時進行了合理的避險。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某核反應堆、某大型石化公司、呈祥化工、成都鐵路局、成都、雅安、涼山電力等重大工程提前10-78秒收到預警。
經此一役,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再次成為焦點人物。
王暾的頭銜很多——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高層次人才,擁有理論力學、理論物理雙博士學位,是奧地利科學院物理博士后;他是一位研究者,是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他也是一位創業者,創立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并擔任CEO,他的工作都圍繞一件事——地震預警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應用。
王暾與合作伙伴研發的地震預警技術,從無到有形成中國地震預警技術、地震預警網的建設、地震預警的應用、各領域地震預警的應用策略等,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 并且我國地震預警技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王暾第一時間決定放棄在奧地利的博士后工作,回到成都一頭扎進地震預警研究中。
王暾表示,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地震預警是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波到達前給目標發出警告,以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
通過技術上不斷攻關克難,王暾帶領團隊掌握了成熟的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核心技術體系,其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ICL地震預警體系在地震預警關鍵核心技術上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同時,與各地市縣防震減災部門(地震部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地震預警網——延伸至31個省市區、覆蓋面積220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地震預警一線區面積的90%,覆蓋人口達6.6億人。
ICL地震預警系統經過了上萬次實際地震的公開檢驗,特別是已成功預警了51次造成了破壞的地震,包括蘆山7級強震、云南魯甸6.5級地震、四川康定6.3級地震、九寨溝7級強震,無誤報,為更多人在地震中及時避險爭取寶貴的時間。
在推動地震預警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上,王暾也是先行者。王暾認為,應急產業既有公益性,又有商業性,還有產業性,地震預警服務同樣如此。因此,王暾成立了致力推動地震預警的產業化機構——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與成都高新減災所的公益性服務相輔相成。
在“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框架下,美幻科技致力推動地震預警成果轉化,快速實現產業化。2018年6月,美幻科技入選首批國家應急產業重點聯系企業,既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入選單位,也是我國地震預警領域的唯一入選者。
注釋:
【70】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預警長寧6.0級地震新聞發布會,2019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