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
《關于營造新生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意見》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 驅動發展戰略,以研發新技術、培育新組織、發展新產業、創造新業態、探索新模式為路徑,以發展新經濟形態為重點,以構建多元化應用場景為抓手,以營造有利于新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為保障,營造新經濟產業生態,促進城市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推動經濟增長動力接續轉換,不斷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 中心城市注入強有力新動能。
(二)發展原則
——堅持改革先行。堅決破除一切制約新經濟發展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秉持包容審慎的監管理念, 推進由 “政府給優惠” 向 “政府給機會”轉變,激活市場內生需求,厚植新經濟發展環境沃土。
——堅持創新驅動。營造鼓勵創新、敢為人先的氛圍,加快構建激發創新活力、價值評估、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的體制機制,促進知識和智力資源盡快實現經濟價值。
——堅持人才優先。突出人才在新經濟中的核心作用, 建立涵蓋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階段人才政策體系,形成頂尖人才引領、領軍人才聚集、企業家帶動、創業團隊匯聚的新經濟人才鏈。
——堅持金融支撐。發揮金融創新對發展新經濟形態的助推作用,培育壯大創業投資和資本市場,提高信貸支持新經濟形態發展的靈活性和便利性,形成各類金融工具協同支持新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發展目標
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新經濟產業體系,成為新經濟的話語引領者、場景培育地、要素 集聚地和生態創新區,建成最適宜新經濟發育成長的新型城市。
——產業生態形成比較優勢。新經濟成為成都經濟增長 新動能,新經濟總量指數排名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速超過國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新經 濟 企 業發展 到10萬家以上,培育獨角獸企業7家以上、潛在獨角獸企業60家以上。
——創新創業創投良性互動。創新服務機構數發展到400家以上,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 有量達23件, 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O比重達4.3%,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2.1%;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年均增長20%以上,科技創業者規模突破28萬人;新設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100支以上,私募股權投資實繳規模超過2100億元。
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30日印發